简体
繁体
李莎:人生是一场孤独之旅



《我们八月见》是加西亚·马尔克斯留给我们的最后一份礼物,也是马尔克斯为数不多的以女性视角解构的作品。这本书篇幅很短,一到两个小时便可读完,却也碍于篇幅限制,给人意犹未尽、不知所云之感。

然而,在全书看似荒诞不堪、难以为普世价值所接受的情节之下,却隐埋着一种深切的空虚与寂寥,“孤独是人生的通病,至死方休”。


书中的主人公安娜出身于书香世家,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,在成年之后嫁给了门当户对的丈夫,育有一儿一女,看似圆满幸福。然而,平淡而又重复的生活仿佛是一汪湖水,表面风平浪静,实则暗潮汹涌,似乎同女学生调情的丈夫、鲜少与家里联系的音乐家儿子、和男孩在一起厮混的未成年女儿……让安娜觉得无比的压抑却又无可奈何——“她一直在生活着,却从没观察过生活”。


在前往小岛祭奠母亲的第八个年头,与陌生男子的一夜欢愉成为了水面之上的一阵风,让安娜开始重新审视现有的生活和内心的孤独,开始寻求释放孤独和“做自己”的机会。前往小岛的自我行为便成为了缓解压力的突破口,每年的八月时间一到,她都会打扮自己,约会不同的男人,以冒险行为获得虚无的欢愉与缥缈的热闹,于迷雾散去之后回归更甚的孤寂。


孤独是马尔克斯在所有作品中不变的主题。孤独之中包含着对现有生活的自我审视与渴望生活的向往追求,正如英国作家费伊邦德艾伯蒂在《孤独传》中所说,孤独实则为日益关注个人而非集体,关注自我而非世界的产物,孤独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,恰恰反映出社会思想的进步和人对“自我”的关注。


长期以来稳定的社会结构使得人们更多地想“我应当怎样”,而随着近代人思想的不断解放,个体的理性精神与自我意识逐渐彰显,“我想要怎样”逐步成为每个人思考的问题,思想的超越性与能力的有限性形成矛盾,从而引发挣扎、痛苦、纠结等消极情感,在寻求精神支撑未果之后,便会感到孤独。


这种孤独对于女性而言更甚。不管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,贤妻良母都是对于“幸福”女性的固有要求,这种要求一方面限制了女性的活动场域,“男主外、女主内”,家庭的一亩三分地成为女性发挥光热的主要空间,另一方面,大量女性在精神层面被塑造,针对女性的文学作品与影视都与婚姻恋爱有关,爱情成为女性生活中极其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追求,普世的价值秩序同样对女性造成巨大约束。


当女性开始自我思考,“我是温柔的妻子,是奉献的母亲,却偏偏不是我自己”,当“应为”“能为”与“想为”相互排斥,特别是不为社会乃至家庭所理解,精神压力无所释放,产生孤独与寂寞的思想感情。安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,在光鲜亮丽的幸福生活下隐藏着重复乏味的无聊与渴望激情的梦幻,在所谓的爱意中感受到了彻骨的孤独,在孤独中寻找片刻的爱意,最终还是被孤独所侵蚀。




马尔克斯对于孤独形象的塑写可谓驾轻就熟,《百年孤独》以百年之内七代人的生活为背景打造了七代人的孤独形象,在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中,像费尔明娜与乌尔比诺医生婚后生活的“乏味与无聊”,阿里萨在622个肉体的流连之间一次一次对拒绝孤独的尝试。《我们八月见》成书于马尔克斯晚年,较之于上述两本书而言,塑造的孤独形象略显单调,这或许是马尔克斯不愿对这本书进行出版的原因。


然而,这样一个相对简单而又短小的故事用更为细节的表达回应了“生命中曾拥有的灿烂,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”。八月,对于安娜来说,既有着悼念母亲地离愁别绪,也怀揣着逃离世俗的激动紧张,更是对当下自我的审视与触碰,在拥抱自己的过程中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,思考内心真正渴望的生活。


在小说的最后,她迁走母亲的坟墓,向曾经的挣扎与追寻的欢愉彻底告别。安娜不再重返小岛之后的生活也给我们留下了广泛的遐想空间,不论是真诚勇敢的面对自己,还是重新接纳与回归,孤独都可能会伴随生命的诸多阶段。


面对孤独是人生需要处理的永恒课题,特别是在信息通畅和思想解放的当代。“孤独没什么不好,使孤独变得不好,是因为你害怕孤独”,孤独是一种精神状态,与其说面对孤独,不如说充沛丰富精神世界来得更为合理。


充实精神世界的方式则是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了。或许是庄子“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”的人生态度,或许与苏轼同怀民“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”的相伴相知,亦或是王阳明实践格“竹”致知七天七夜所探求的人生至理。殊途同归地是,我们无法与孤独割席,也无法战胜孤独,我们是孤独的伴生品,但也能以某种方式从中获取养料。


快活一时的多巴胺和长久美好的内啡肽,孰优孰劣?多巴胺能够给人带来即时的快感,终无所得回归孤寂,好像是“裹着糖的废药”,而内啡肽却是“日积月累的苦口良药”,是先苦后甜的自得和充实。


无数先贤智慧告诉我们,不要停止对自我真实生活的审视,关注自己的需求与感受,正视自己的真实欲望,以行动化解内心的寻觅与挣扎,走好人生的孤独之旅。





文章来源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HlJnLDXG8Mca5C3yXMKWhg


 
信任指数排行榜
+10678
+7138
+6852
+5586
+5003
+3487
+3429
+2672
+2504
+2240
+2182
+2150
+1908
+1711
+1483


作者入驻 | 关于我们 | 网站安全 | 联系我们 | 网站首页


Copyright ©2018 zuozhebang.cn 版权所有:真自信息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

网站备案号: 沪ICP备18003907号-3 沪ICP备18003907号-2|出版物经营许可证: 新出发沪第U7332号|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:软著登字第3440436号|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(沪)字第04185|
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编号:沪网文(2021)1152-084号|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号:沪B2-20201633|股权代码:368155

公司地址:上海市闵行区新源路1356号正珏科技园A座316室